Advertisement


上海勞教所奴工生產出口玩具的殘虐內幕(圖)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九月一日】上海海利玩具有限公司生產的玩具部份產品出口歐美,企業屬於玩具公司中的大型企業,是海欣集團公司其中的一個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各類長毛絨。但在這些遠銷世界各國的「中國製造」的產品,生產的基地為上海的勞教所內。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為了達到交貨快等情況,違反國際貿易法,而勞教所為了錢,殘酷奴役勞教人員與法輪大法學員,超長時間超強體能的逼迫勞役。


海利玩具公司的產品之一

一、產品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因勞教所對待在押人員不講法律、人權,只講效率和產量,一切都在錢的下面、都以錢為基礎,最後導致一批批的黑產品。勞教人員長期精神受壓制,並奴役而剝奪人的最基本權利,有時為了比雞毛還小的事情就被罰拎矮凳子到食堂吃囚菜,非常侮辱人格的一種行為。所以勞教人員在幹活的時候就拿玩具出氣,把地上髒的垃圾與棉花一起塞入內膽中,還把擦鼻涕的草紙、帶入車間吃的零食皮與紙一起塞入內膽裏,更甚者用這些玩具來擦鞋,擦桌子,天熱的時候午休時把玩具放在地上當枕頭睡。

二、為交貨快如何偷工減料

因勞教所最講實際,最講效益,所以勞教所就需要培養這樣所謂的「快手」賺錢的工具。一般產品都有工藝圖紙與要求,如產品一,上面的兔子的鼻子是需要繡的,線為兩股而一般所謂的「快手」為了能得到基本滿足食慾就要拼命偷工,不然就完不成生產指標。她們的線為四股,為六股,這樣一個鼻子只需要幾針就完事了,下面的蝴蝶結一般縫在玩具上基本要求就要縫「井字形」打來回針,而「快手們」就一針對穿。還有上面的眼睛是需要做眼線的,工藝的要求一般從頭頸處起針,從一個眼睛到頭下,然後再回到另一個眼睛上再往下,這樣才是做眼線。而有些『快手」她們從一個眼睛處不回下就直接對穿另一個眼睛,等等。這樣就可達到勞教所的要求,「快,快,快,錢,錢,錢」。不轉化的大法學員在生產大隊裏長期吃得是囚菜,沒日沒夜做得眼睛都發花。在這個快字下面有多少的心酸,在這個快字下面有多少的侮辱,在這個快字下面充滿了勞教人員多少的痛苦。

三、為交貨快如何衝出廠家檢驗員

因為要縮短工期生產隊長清楚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是採用偷工減料方法,不然如何拿高額的獎金。為了錢,隊長就需要培養能說會道的勞教質量檢驗員,不然產品怎能過關,過勞教所的2號門,產品只要出勞教所一切就會終止,如需返工就另付加工費,這就是勞教所裏的隊長經濟意識。廠家檢驗員一般在勞教所設點,出工廠家檢驗也到工場間,但勞教檢驗員會看眼色只要廠家的工作人員在,就讓那些『慢手」交貨,因為慢手還有人的良心在所以不怎麼看隊長的眼色,被裏面的警察叫「搭殼蛋」,意思就是傻。這些人幹的活比較可以達到要求,但大部份已被勞教所的警察給調教成所謂的「快手」賺錢的工具。能蒙過廠家的檢驗員的眼睛,辦法就是與廠家檢驗員搞好關係,如廠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就算,不然就要採取行動,就是儘量讓廠家檢驗員出工場間,或者有意與她們講話,最主要就是等廠家檢驗員5點下班後直接不查就收貨,因為廠家的檢驗員不可能像被勞教的人一樣要每天幹活到深更半夜。勞教所的貨就是這樣出去的,如廠家有意見,勞教所裏的隊長就會講「這裏是勞教所,生產的產品能達到是產量而不是精品」廠家沒有辦法,因為用錢少而工期又短,只能在出口的地方再去想辦法了。廠家(勞教所)生產的玩具「中國製造」同樣用勞教所中的辦法蒙混過海關。

2003年的時候,勞教所裏關押了大量大法學員,在這期間剛被送入與不轉化的大法學員都在生產大隊沒日沒夜的被奴役,為了信仰「真、善、忍」,為了不再繼續被迫害而抵制,邪惡的警察與打手想出各種惡毒的方法來迫害大法學員,除了強勞役外,還特意讓流氓打手來看管,挑動煽動其他勞教人員對大法學員的仇恨,一年或幾年讓大法學員吃囚菜等。


上圖為勞教所新蓋大樓2004年竣工,一樓為「青苑超市」,二樓為二大隊電子流水線,三樓為強戒四大隊電子流水線,四樓為多功能會議廳。

為甚麼勞教所有幹不完的活,為甚麼勞教所有錢新蓋大樓?是因為有那麼多的廠家為了能節省時間,為了更高的效率,為了最根本的利益,選擇成本為零的最廉價勞動力(在押人員,囚犯)參與國際貿易競爭。上海與勞教所有生產關係的廠家有上海海利玩具有限公司、上海徐涇紅三角長毛絨玩具廠、上海海發玩具有限公司、長富玩具有限公司、上海玩具七廠、上海環球玩具有限公司、上海海燕玩具有限公司。

上海近年來不斷創建玩具企業,而大量的生產廠商為了現實利益,利用勞動力最低的監獄,勞教所簽訂生產訂單,但被關押人員的權利受侵害,並導致產品質量下降、與廠家違反國際貿易公約,兩者不斷在國際經貿市場上擾亂國際正常合法市場,也使得監獄、勞教所繁忙異常,被奴役現象嚴重。我們作為一個合法公民希望社會繁榮昌盛,但不希望看到中國不斷在犯罪,不斷在說謊,不斷剝奪人民的人權與自由。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