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營救同修當作形成整體、救度眾生的契機

——與長春同修切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八年多來,長春大法弟子遭受的迫害是非常殘酷的,僅從明慧網核實公布的被迫害致死人數(截止到零七年)來看,吉林省三百七十二人位居第四,其中長春一百二十七人,佔百分之三十四。據不完全統計,在長春,被非法判十年以上重刑的就有四十多人,其中,插播電視真相的大法弟子周潤君二十年,劉成軍、梁振興十九年,是九九年邪惡迫害大法弟子以來被非法判刑最重的。吉林省非法關押大法弟子的幾大監獄、勞教所都集中在長春及周邊市縣。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大法弟子在那裏遭受殘酷的迫害,具體數字尚無統計。

幾年來,在營救同修方面,長春大法弟子付出了很多,一直在堅持著。但是,從效果來看,成效不大。大法弟子講真相被抓捕、被判刑或勞教再被關押似乎成了邪惡迫害大法弟子的一種模式,即便是現在邪惡已經所剩不多的情況下,邪黨公檢法機構的惡人還在不斷迫害大法弟子,不斷製造判刑、勞教案例。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重視。

我們都知道哪裏發生了邪惡的迫害,哪裏就需要我們去講真相的法理,也不斷在實踐著。可是在這方面進展緩慢,沒有能夠展現大法的威力,起到震懾邪惡、救度世人的作用。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我認為有以下兩點。

第一、整體配合不夠

二零零一年末,我們曾經依靠整體正念的力量使邪惡審判楊光等十三名大法弟子的企圖破產,又因為人心的執著在隨後的類似事件中蒙受損失,沒能展現大法的威力。在「三-零五」之後,由於邪惡瘋狂的迫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基本上處於保全自己、小範圍接觸的狀態。在營救同修問題上往往是幾個人之間的配合,難以形成整體、發揮正念的威力,必然影響效果。而效果不明顯又影響了堅定正念的信心,不能堅持持久。

目前,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整體配合的重要。為甚麼整體配合力量大?因為整體配合本身就是放下自我的過程,出發點是為他而不是為我,是符合新宇宙特性、符合大法要求的,是證實法而不是證實自我,所以就有威力,這威力來源於大法,所以能夠震懾邪惡、救度眾生。

第二、觀念的障礙

一種是沒有把自己當成神,懷疑自己的能力,面對迫害無可奈何,看不到結果就放棄了,不能堅持。要想結束迫害、救度更多的世人,首先需要我們在內心深處從法理上認識到這場迫害的實質,正念對待迫害中發生的一切,擺正大法弟子與世人的關係,堂堂正正的修煉,堂堂正正的做大法弟子應該做的事。迫害不停,正念不止。

另一種是認為營救同修,特別是不認識的同修與己無關,侷限於做自己要做的事,沒有看到我們營救同修的出發點和目地是救度眾生,並非單純營救某個或某幾個同修。營救的過程其實是從不同方面向世人講清真相的過程,也是走出自我整體配合展現大法威力從而證實大法的過程。這樣神聖的事肯定需要我們純正的心態、純正的正念。

還有一種是懈怠、麻木。同修被迫害的事聽多了、見多了,好像習以為常了,心變的麻木了。自己不想去改變現實、去揭露迫害、去鏟除邪惡、去幫助同修、去救度世人,滿足於現狀,等著師父來做,等著正法洪勢的到來。豈不知師尊在等著我們趕快提高上來,正法洪勢也在等著我們達到標準。現實的一切,無論迫害也好,甚麼也好,都是給我們修煉提高、救度眾生的機會。

我們已經錯過了很多機會。二零零二年以來的幾次較大規模的非法審判,我們本該利用來講真相,如果真正做的好,邪惡就不會這麼猖獗,長春的迫害形勢也不會這麼嚴重。

問題出現了,不是壞事。只要我們正念對待,從法上去認識,把它變成整體提高、救度眾生的契機,甚麼事都是好事,因為我們有大法指導,是走在神路上的人。

這次邪黨檢察院、法院對高維喜等大法弟子的無理審判,是給我們長春大法弟子整體提高、救度眾生的機會。表面上看,案子一拖再拖,已經遠遠超出了法律規定的時間程序,其實是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去悟去做。我們不能再失去這次機會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把握機會,放下人心,在法上認識上來,改變人的觀念。我們需要學好法,互相交流、切磋,加強正念。學好法是保障,是最重要的。不要人心浮動,不要感情衝動,不要表面轟轟烈烈,內心平靜祥和更顯出慈悲和正念的力量,更能夠達到救度世人的目地。

第二,營救同修的根本目地是救度世人,要從世人的角度考慮如何才能使他們得救,採取適當的方式,比如協助家屬要人,請律師,與辦案人員溝通,定點發正念,近距離發正念,曝光惡人電話、地址,等等。具體方法需要我們協調配合。

第三,要理性,正念要強。對可救的人要慈悲救度,對不聽真相一味行惡的人讓其現世現報,不給其做惡的機會,這也是對這種人的慈悲。

第四,不執著結果,不流於形式,過程中去人心,修自己,遇事向內找,走的正就會展現出大法的神威。

第五,借此機會聯繫更多同修,發揮整體的力量。結束迫害、救度眾生靠我們整體,我們整體的提高、整體配合產生的威力也是正法洪勢的一部份。

以上是個人認識,僅供參考,同時渴望同修交流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