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說「發誓」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三月十日】八十年代末,我的一位同學在鄉下的一個鐵廠當秘書,給我講了一個發誓的故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鐵廠要過中秋節,節前,員工集體放假回家,給留守廠裏的看門人買了五斤豬肉,讓其過節時食用。當時,做飯的師傅與看門人都在場。不久,五斤豬肉不翼而飛,看門的說是做飯的拿了,做飯的人不承認,兩人為此爭吵不休。看熱鬧的人不明白究竟是做飯的拿了肉,還是看門的冤枉人,一頭霧水。為了證明各自的清白,正當午時,兩個人在廠區的中心院子裏燒香發毒誓:看門的人發誓說,如果是自己冤枉了人,讓自己死在八月十五;做飯的人發誓說,如果是自己拿了肉,讓自己死在八月十五。看熱鬧的人都覺得很可笑,沒有當回事,一笑而過,也就散了。中秋節那天,做飯的師傅真的死了,讓人回想起這個故事來,不同的人又有了不同的猜想。

對發誓不相信有結果的人,認為是巧合;對發誓相信有結果的人,認為是報應。

這樣的故事,在所謂「迷信」的昔日農村,發生得屢見不鮮,結果也是應驗的多,巧合的少。

中國的古代小說經典中,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與羅成發誓的故事,就很耐人尋味。秦瓊與羅成是表兄弟,秦瓊的锏神出鬼沒,羅成的槍天下無雙。兩人發誓把自己的絕活教給對方。羅成發誓:教不完羅家槍,被亂箭射死;秦瓊發誓:授不盡秦家锏,吐血而亡。羅成教秦瓊的時候,留了一手回馬槍;秦瓊教羅成的時候,留了一手撒手锏。以後,在一次戰役中,羅成被亂箭射死,在《薛仁貴征東》中,病重中的秦瓊爭奪帥印領兵出征,在舉石獅的比賽中吐血後不久而亡。應驗了各自的誓言。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發誓,給人留下了「義」的佳話的同時,三兄弟的先後去世,應該也讓人對發誓的事留下深深的思考。

過去的中國人,結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為自己的證婚人,發誓對對方的終身負責,讓天地神明作證,監督自己的行為,如有違背,將受到神明的懲罰。

現在的中國人結婚,只保留了結婚拜父母、夫妻對拜的形式,把拜天地當作迷信的東西拋棄了,只能從演古裝戲的結婚中看到古代結婚的形式中有拜天地一說。其中的真實含義,年輕一代的中國人,已經不知道了。就是知道,也很少去發誓了,把發誓當作可笑的迷信,也不把發誓的後果當回事。就是偶然間發點誓,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從不把發誓的事當回事。至於以後發生甚麼事,也從不與自己的發誓聯繫起來去考慮。

其實,發誓的事,對於人來講應該是慎重的。為了一點小事,證明自己的清白,即使是自己有問題,也要發誓給別人看,結果是很可怕的。如果你不發誓,人中的事,天地神明不會管。你對著神明發誓,就是讓神明為你作證,神明就會為你的發誓負責。如果你的行為確實有問題,神明就要給你懲罰。犯不著為了一點小事,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可笑的是:今天的中國人,一方面把發誓說成是「迷信」來打壓相信有神的人;另一方面,在中共的入黨、入團、入隊儀式中,把入黨、團、隊誓詞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形式來履行。不能不讓人思考:是「迷信」的人可笑,還是加入中共團體的人可笑?

可怕的是:你把發誓時的誓詞當作形式來對待,主宰發誓的那個派別的上面的魔卻並不把其當作形式來看待。你發誓時說,要把整個生命獻給那個甚麼黨時,它就把你當作它的奴隸去管你,你的將來就要與它一起走,你的命運就會像它一樣,步入魔鬼的境地。

可喜的是,今天的中國人有了一個重新選擇未來的機會,那就是「三退」,即退出中共的黨、團、隊組織,聲明加入其組織時發的毒誓作廢。「三退」讓人對發毒誓的後果,有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給發過違心誓言的人一個反悔的機會。

認識自己過去可悲的選擇;思考自己過去可笑的行為;回想自己可能遇到的可怕後果;珍惜自己今天可喜的機會。選擇退出中共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