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在法中歸正自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三月十日】有一段時間,我曾經參加過某地的集體切磋,後來這個集體在去年有十多位同修被綁架。

當時明慧網上一篇接一篇的批評亂法的文章不斷。我看到後從內心很難受,難道我的路走錯了嗎?甚至一度怨明慧網同修怎麼會登這樣的文章。於是我給明慧網寫信,說明不是亂法。文章發過去,然而沒有見到明慧網的任何更正說明,於是內心更加沮喪。

一直到後來,去年發生了綁架事件。回到本地後,本地學員找到我,讓我進行反思,我斷然拒絕,甚至和同修爭吵起來。

我在痛苦中開始大量學習師父的講法。在師父的慈悲點化中,我找到了自身不符合法的漏洞。

一、想走捷徑,追求聽同修A切磋對於法的認識

經同修介紹認識了外地的同修A。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己學《轉法輪》看不到法理。聽著同修A切磋對於法的認識,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再一學法就不睏了,並且也開始喜歡學法了。其實聽了同修A切磋後應該回家進行實修,但是當時總覺得應該明白更多才好,認為明白越多的理就修的越高,而忘記了師父說的「心性多高功多高」[1],不是在提高心性上下工夫,而是生出了追求聽切磋法理的心,決定租房留在當地向A多請教請教。

住下之後,我每天學法背法,感覺提高很快。認為同修A切磋的法理認識很高,經常回憶該同修切磋的認識,總是想請教A對於某段法的理解,有時甚至強行記憶A切磋過的法理認識,然後再轉述給別人。我自己到後來就出現了一些問題,當學《轉法輪》時,同修A切磋的法理認識就會自動跳出來,使得自己對於法的理解一段時間總是停留在這個認識上。

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生了邪惡的綁架。

在同修A被綁架以後,自己竟然還盼望著同修A趕快出來,出來以後可以繼續切磋法理。並且還追隨我所認為的法理比自己明白的一些同修,繼續聽他們的切磋。現在認識到了自己是想走捷徑,不想通過艱苦的實修而明白法理,同時也助長了同修A的歡喜心、顯示心等人心。

二、崇拜同修A,不走師父安排的修煉路

同修A正念正行,協調某些地區的學員在營救同修、救度眾生中做的非常好。救人的資料做的規模很大,救眾生的力度很大,改善了某些地區的邪惡形勢。這些都讓我生出崇拜的心,而且跟同修A和這個集體在一起,怕心少了很多。認為只要跟A在一起就不會有迫害了。後來有甚麼不安全的事情都找同修A解決,這樣就不去修自己的怕心了。由於大家總在一起,這樣就總參加同修A安排好的項目做,也沒有走出自己證實法的路,也不是師尊要求的大道無形之路。

由於存有崇拜之心,看到同修A存在的問題時就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說,有時候去說了但是遭到同修A拒絕,這樣就不想再去給同修A提意見了,甚至維護起同修A。比如關於平衡好家庭關係,同修A鼓勵大家要走出家庭,於是我有很長時間不去看望父母,結果遭到老人的抱怨。和其它的社會關係也斷絕了,留在外地總也不回本地。但是我當時認識不到這些做法是不符合師父的法。對於同修的崇拜也最終害了同修。

三、瞧不起本地同修,和本地同修形成間隔

有一段時間認為自己明白了很多高深法理,認為本地同修沒有自己明白,從而總有瞧不起人的心和幫助別人提高的心。當面對本地同修的批評和建議時,火冒三丈,憤而離去,再也不想見他們,認為他們沒有資格在自己面前說話,爭鬥心非常強烈,這樣就和本地同修形成了間隔。

通過學習師父的講法:「學員都有我的法身安排系統的在修,只是有些學員不悟,或沒感受到而已」[2]。我明白了那顆想幫助學員提高的心是應該去的執著。

師父讓大法弟子形成整體,而我卻不按照師父的要求,被自己的觀念和執著所左右而不自知,和本地同修造成間隔。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和原來關係不錯的本地同修無法整體配合協調進行救度眾生、反迫害的工作。

在綁架事件發生後,當地學員放下長期恩怨,主動過來找我們能希望配合協調起來,我們卻認為當地同修法理不明,無法進行營救工作,從而對於當地同修的營救工作予以否定,整個的營救工作因此無法順利進行。

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和矛盾,我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大量學法,慈悲的師尊不斷點化我。我開始不斷的在法中歸正自己,我認識到了矛盾都是不向內找自己、修自己,總拿法修理別人造成的。我不斷清除自己的崇拜之心、瞧不起人、自以為比別人明白高層法理、強烈的向外看向外找、爭鬥心。我最終認識到了自己僅僅是無邊大法中小小的一個粒子,認識到的那點法理真的是太低太低,看不起別人、認為自己明白的高、想幫助別人提高的心真的是何等的狂妄自大、何等的危險。我於是主動找到本地同修,和大家在一起組成學法小組,消除間隔。由於不斷向內找實修自己,師尊將法理不斷展現給我。現在我和本地同修協調一致,共同走在師尊安排的修煉路上。感謝慈悲無量的師尊,將我從危險的邊緣解救回來。

由於篇幅所限,在此我僅僅談了個人所悟到的幾個問題,僅供參加過切磋的同修們參考。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猛擊一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