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姪女的到來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日】姪女今年十歲了。前幾天我回娘家時,她跟我說想來我們家。說實在的,我不是很喜歡她,感覺她不是我心目中那種天真可愛的孩子。但是,礙於情面,我只好答應了。沒想到,她的到來暴露了我很多的人心和執著,更沒想到,她是來幫我提高的。

一、貪玩的心

姪女來我家沒幾分鐘,就說要去淘氣堡玩。我只好帶她去了。當我看著她在裏面盡情玩耍的時候,我想師父讓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向內找,難道我也像她這樣貪玩嗎?這一找,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有很強的執著旅遊的心。

前年過年時,我甚至動了要去南方旅遊的心,幾乎把景點和導遊都確定下來了,就差到時候動身前往了。結果在年前的一天晚上講真相時,遭綁架了。而且現在我也經常刷手機視頻,欣賞各地旅遊景點,有時興奮不已,有的還保存下來,想著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卻忘記了師尊在告訴我們的「越是名勝魔越多」[1]。

二、貪圖便宜和自私的心

姪女在淘氣堡玩了一會兒,就出來了,直奔賣文具的地方。磨蹭了很長時間,選了三樣東西,花費了三十四元,我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了一下,很不平衡,很不舒服,當時我的面部表情肯定也很不自然。本來打算去市場的,但是,我卻說:「沒想到,你買東西花這麼多錢,我包裏沒錢了,咱們回家吧。」

晚上吃完飯去公園,我故意沒帶錢。看著眼花繚亂的各種玩具和各種大型娛樂設施,姪女很激動,也很興奮。我明確的告訴她:「大姑沒帶錢包。」她一下子感到很失落,然後她大聲的說:「我明天不回家了!」言外之意,就是明天晚上,我要帶錢帶她再來這裏玩。我不假思索直接回應她:「明天不來這裏了,如果來,也不允許花錢。」然後我教訓她說:「白天在淘氣堡玩,晚上還花錢玩這些嗎?」而且我又提出了幾個理由,甚麼燈光照明設施不好,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小孩兒玩、也沒有小孩兒買那些垃圾玩具等等。她走來走去的,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感覺很遺憾。我催了幾次,她才很不情願跟我回家了。

我後悔帶她去公園了,又想起她買文具,我感覺她是故意宰我,不花我的錢白不花,佔我的便宜,把我當成冤大頭,我的內心憤憤不平,氣的夠嗆!

為甚麼會這樣呢?我也知道自己不對、心性有問題。當我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對自己的一些言行感到很羞愧!我向內找,發現自己有很強的執著錢財的心、妒嫉心、佔便宜的心。姪女花我點錢,我就難受、在心裏埋怨她,指責她,妒嫉她。

說起佔便宜,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喜歡在換季時買衣服、買鞋等東西,因為大多數商家都在換季時降價。我有時買完一件衣服後,還忍不住問店員:「這件衣服原價是多少?」如果降價幅度不大,我就不是很開心;如果降了很多,就覺的自己佔了很大便宜、心花怒放的,卻忘了商家的損失。我感覺自己太自私了,只為自己著想,而沒有體諒別人的感受,忘了師尊教導我們的法理:「我們這個宇宙還有個理,叫不失不得,得就得失。」[2]

姪女為了好玩的東西就不想回家了,想想自己不也是這樣嗎?有時看見手機上自己喜歡的視頻,就不斷的刷屏,把師尊的教導當成了耳旁風。有時浪費了大量的寶貴的時間。這不暴露了自己當時為了好玩的東西而不想跟師尊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園了嗎?!而師尊卻一直在看護著我、用各種方式點悟著我在修煉的路上要精進。

三、對吃的執著

第二天上午,從淘氣堡出來,我們就去了市場。我問她想吃甚麼,她說,她喜歡吃無骨雞爪。當時我想:「怎麼喜歡吃這種東西?那大蒜的味道多難聞啊?」給她買了雞爪,我們就去給師尊買供果。我想買一個火龍果,店員問我買紅心的還是白心的。我說買白心的,因為往往都是紅心的火龍果比較貴,而且貴很多(還是執著錢財)。姪女在旁邊脫口而出:「我要紅心的,紅心的好吃。」我沒好氣的對她說:「這是給師父買的,不是給你買的,你剛才沒聽清嗎?」

我心裏很是埋怨她:「你太執著好吃的了,甚麼東西貴就買甚麼,剛才買的那幾個無骨雞爪就花了我十五塊錢!」雖然很不情願,但是我知道作為一個修煉人必須要放下自己已經意識到的人心和執著,所以就給她也買了一個小的紅心火龍果。

想想自己修煉這麼多年,對吃的執著不也是還很強烈嗎?

四、不修口

我感覺自己在修口方面做的很差勁,比如對待姪女,有些生硬甚至刺耳的話語脫口而出,不假思索,欺負她是個孩子,總想拿出大姑的身份和態度教訓她,卻忘了師尊的教導:「你管孩子也用不著那樣,你自己不要真正動氣,你要理智一些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孩子教育好。」[2]

有時對家人、對同修,說話隨意、高聲,甚至指責、教訓。有時還在背後議論別人,使自己造業失德,導致我的滿口牙齒長期不正常,有時疼、有時腫、有的鬆動。

我在向內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還仍然是一個情慾滿身、為私為我的人。我深感慚愧,愧對師尊!我想這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重視學法的結果。

我還埋怨和指責姪女嗎?不!我應該發自內心的感謝她!因為她是來幫助我提高的。

感謝姪女的到來!

註﹕
[1]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遊南華寺〉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