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脫險後的思考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3年11月13日】前幾天,我去很遠的某市取大法資料。當我背著資料準備去車站買票回家時,剛進入售票大廳就被幾個手拿警棍和對講機的警察攔住:「別走,先檢查包!」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我心裏「咯登」了一下,因為我事先並不知道是要查包的。但我很快便調整好心態,平靜地問警察:「怎麼沒查我前面幾個人的包?」警察說:「因為別人的包小,你的包大!」我很快意識到自己已沒有退路,必須要從容鎮定地面對這一切了。

此時,正是大法弟子發正念運用功能的時候了!那一刻,我完全放下怕心,心裏很穩,我堅信我的正念一定會顯神威的,並且我強烈地感覺到師父就在我身邊給我能量加持並鼓勵我:「弟子啊,沉著冷靜,遇事不驚,奇蹟會出現的!」當那台能透射包內物品的精密儀器檢測我裝著大法資料的包時,我堅定而平靜地發著正念:「鏟除所有干擾正法的邪惡因素,讓包內所有資料變成白紙,讓舊勢力操縱的邪惡考驗落空!」在師父的呵護和正念的威力下,我順利闖過這一關。

我並沒生歡喜心,繼續發著正念,並智慧地脫下紅風衣,只穿一件黑毛衣匯入人群去買票。售票大廳有八個窗口,其中七個窗口買票人很多,排了長長的隊,唯獨去往我家鄉的售票口空無一人,我知道是師父的安排,便很快買了票。那售票員在給我車票時還熱情地說了一句:「趕緊上車吧,還有幾分鐘就發車了,抓緊時間啊!」我很快意識到是師父法身提醒我快走,我拿上包,檢了票,趕緊上了車。在車的最後一排靠左窗還有唯一的一個座位,似乎就是留給我的。我坐上去後,車就開了。此時,我依舊沒有「正念脫險」後的歡喜心,依舊在座位上發著正念。車子緩緩起動,就在要出站的時候,車忽然停下來,上來一個胖胖的一臉兇相的警察,我繼續發正念,胖警察在車門口站了大約一分鐘,環視了車內一圈就下去了。車終於快速地駛出了某市。

我坐在車上,想起了師父的許多法,是啊,修煉是沒有鋪好的路與順風車的……一路上,我邊想師父的法,邊發正念,順利地返回了家。

這次正念脫險之後,我思考了許多許多,下面聯繫師父的法做一總結:

1.遇到障礙不能繞開走
師父在《在2002年華盛頓DC法會上的講法》中說:「不要碰到困難了就繞開走……看到我們證實法有障礙時,不要繞開走,」當我發現儀器查包時,如果怕心出來、擔心被查住就回頭繞開的話,說不定就被舊勢力鑽了空子,就真的會引起警察的懷疑而被攔截或跟蹤,後果更嚴重。正是平時的正念足、對法的堅信,讓自己沒有退縮,就像師父告訴我們的:神認準的路一定會走下去的,決不退步!

2.正念顯神威
師父在《甚麼是功能》中說:「層次是由心性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使用功能時正念要強。心裏對邪惡的害怕或運用功能時心裏不穩、懷疑會不會起作用等不良心理,都會影響或干擾功能的作用。」當儀器查包中我發正念時,就是抱著一種對大法百分之百的相信,沒有一絲一毫懷疑,我十二分地堅信自己的正念能解體所有阻礙我證實大法的邪惡因素,它們在我強大的正念面前甚麼也不是,我一發正念,它們就被嚇跑或解體滅掉,任何力量都不能阻礙大法弟子正法的腳步。我發現在那幾秒鐘裏,真是「正邪大戰,在此一決」,我分明感受到,邪惡一出手,就被我滅了,它們根本就不敢堂堂正正地與大法弟子正面交鋒……

3.突破怕心
師父在《大法堅不可摧》中說:「任何一個執著與怕心都不可能使你圓滿,然而任何一個怕心本身就是你不能圓滿的關,」這件事本身就是針對修煉人的怕心來的,在真正考驗面前,如果真能做到「金剛不破,堅不可摧」,那舊勢力在正法時期強加給我們的「關」和「難」一下子就解體了。只要怕心一突破,你發現那一關一瞬間就闖過去了,那甚麼都不是,就像一個夢。

4.不生歡喜心
師父在《轉法輪》第八講「歡喜心」中說:「在修煉的其它方面和過程中也要注意不生歡喜心,這種心很容易被魔利用。」明慧網上登過許多由於生出歡喜心而前功盡棄的例子,這次我吸取了這些同修的教訓,持續不斷地發正念,直到邪惡全部滅盡。的確,歡喜心一出,魔立刻就來鑽空子,它會趁著你放鬆來反撲,會繼續加大魔難考驗,這樣我們就會很被動,得不償失。教訓應該使我們更清醒、更成熟,我們決不能再走彎路,給大法造成任何損失!

5.基本功要紮實
師父在《轉法輪》第四講「提高心性」中說:「我們作為一個煉功人,矛盾會突然產生。怎麼辦?你平時總是保持一顆慈悲的心,一個祥和的心態,遇到問題就會做好,因為它有緩衝餘地……好壞出自人的一念,這一念之差也會帶來不同的後果。」針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件突如其來的事,真正體會到了平時紮實的基本功(學法、發正念、講真象三件事)在關鍵時刻是能起到決定作用的。平時就正念強,法學得好,能放下一切,那麼在正法實踐中功能自然就能自如地運用,不受任何限制和牽絆,很快就能闖過去,況且還有師父時刻在我們身邊呵護著我們。所以平時的基本功一定要紮實,修煉是嚴肅的,不能摻任何假,更不能有「飄飄然」自滿心,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健地走好正法路上最後的每一步。

以上是我的一點體會,不足之處請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