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件事,精進再精進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二月五日】多年來,面對面講真相勸三退,在風風雨雨的魔煉中,在師尊的呵護下,衝破自我,理智平穩的在助師正法、救度眾生。開始勸三退是在親朋好友中,後來走了出來。有時也碰到不可理喻的人,也曾有怨恨心、爭鬥心。在不斷的學法中,明白了自己的責任。

一、講真相救人

我們走在街上、公交車上、超市裏、汽車站點、公園裏,各種集會中,都會理智的講真相,用慈悲心去救度眾生。記得姐姐去世時,我去了她的家鄉,吃飯時,我一桌一桌的講:既然大家來到了一起就是有緣人,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情,真佛來世傳大法救人,千萬年只一次,我們趕上了是天大的福份,天要滅反對神佛的壞人(中共),它貪污腐敗,殺人無數,活摘好人器官販賣,多殘忍,天要滅它,好人要保平安就得退出入過它的組織(那時村子裏有信神的說神保平安),只有法輪大法才能保你平安。大家聽明白後一個個報名,然後再到別一桌講,那次退了三十多人,帶去的光盤、小冊子全發光了。過程中是師尊給我智慧和正念,心中沒雜念,能抑制常人不好的想法,不被他們帶動,說甚麼不往心裏去,必須把他們救了。

我先生辦六十六歲生日的時候,在酒店裏,我各桌講真相勸三退,發《九評》(都是發給黨員)護身符,連飯都沒吃,退了二十六個黨團隊,他們得救了,我高興那是我的誓願和責任。

一次和和同修去某處發正念,回來路上,去早市講真相,路邊一個賣東西的人,我和他拉了一會兒話,一同修過去勸退,我們發正念。可那人說邪黨給他開工資每月二千多元,不能退,同修想走,我發出一念一定救他,我走近他,關心的問:大哥,看你像個領導樣,天這麼冷,怎麼還賣東西呀?他說是幫姪女賣。我直接問他,你開那麼多錢,看來你命好哇,前世積的德呀,可不是共產黨給你的,哪個黨自己從兜拿錢給你啦,貪還貪不完呢,都是從老百姓那收來的稅,農民怎麼沒有哇?他沒話說了。我講了貴州的藏字石及當前的天象變化。他說:人人都知道,共產黨腐敗,我問他:你貪了沒有?他說沒貪過。我說邪黨反對神佛,殺人無數,你與他合過伙嗎?他說:我可沒有啊。我說:我看你是好人才告訴你,天滅壞人,別連帶著你,心裏要明白,退出那個邪黨,保個平安,是為您好。他明白了,說你心眼真好,退了吧,還說謝謝你!甚麼時候還能看到你。我看他很感動給了他一個護身符,他趕快放包裏了。以後路過那裏時再沒看到他,他就是在那等著得救哪!法度有緣人啊!

一次在公交車上,一位老八路和另一人談話,聲音很大,說他們打跑小日本,現在又和日本合資,這是賣國等等,共產黨把社會搞亂套了,我聽了沒吱聲,到站下車了,我追上他,告訴他:天就要滅邪黨了,邪黨殺死中國人八千萬,因時間關係,我告訴他法輪大法好,做好人,保平安吧,退出邪黨,別隨它滅了,老人爽快的退了,說可不能跟它們一夥啊,謝謝你!還把真名告訴了我。又一個生命得救了。

在證實法中救人的例子還很多,僅舉幾例。

二、得法、修心的經歷

我是九六年三月得法的老弟子,記憶猶新的是師尊的神奇點化,我在第一次得到《轉法輪》時,如獲至寶,就感覺佛來了,心靈深處非常震撼。第二天再看書時,覺得在眼角上面有個神奇的影,細一看,啊!是個忍字,別人看不見,我看的很真切,倍感大法的神奇與師尊的洪大、慈悲,師父太偉大了,我激動的哭了。

我性格急躁、直爽、好較真,由於後天觀念,在人生的爭爭鬥鬥中造了不知多少罪業,我既然走在神的路上,就要改變這舊觀念,去掉不好的東西。在每天的學法中,總記著這個忍字,改變著急躁的心。師尊在《轉法輪》裏講:「甚麼是大忍之心哪?作為一個煉功人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得忍。否則,你算甚麼煉功人?有人說:這個忍很難做到,我脾氣不好。脾氣不好就改嘛,煉功人必須得忍。」

過一段時間考驗來了。一次姐來我家住了幾天,由於都是修煉人,總有話說不完,姐姐的兒子突然來了,說他爸爸在家裏鬧呢。我說別管他,給你媽做件衣服明天取回來再走。她兒子說不行,馬上走。當時他拿東西大打出手,罵個不停。我姐姐很生氣沒跟他走。我想到了那個忍字,沒有罵他,也沒打他,但我氣哭了,當時是學法初期心性沒有到位,這是含淚而忍。我勸姐姐這是我要過的關,去我和姐姐好的情。

零二年一月一日去北京為大法說句心裏話:法輪大法好、還我師父清白,後來被迫害關在看守所裏。在看守所裏惡人在惡警的指使下,不讓煉功,我心裏發著正念,想著師父說的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眼睛一閉開始打坐煉功,沒人敢動我。一天惡警醫生要給我灌食,我不配合他,沒有怕心,在師尊的呵護下他們沒有成功,他們拿《轉法輪》叫我看師父法像,當時我看到師父看著我笑呢,我更增強了信師信法的心,告訴他們大法就是好,他們沒有辦法。

我要在修煉路上加快腳步,在修好自己的同時,多學法,以法為師,做好三件事,精進再精進,讓師尊放心,圓滿隨師還。弟子叩拜恩師!

第一次投稿,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