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大瘟疫回閃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一月三十一日】公元65年至565年期間,羅馬發生過四次大瘟疫,死人無數,致使強大的羅馬帝王由盛及衰。

前三次分別發生在65年尼祿統治時期、164-180年馬克烏斯﹒奧裏略時期和250-270年間蓋勒烏斯、克勞第烏斯統治時期。而這二百多年期間正好是基督教遭受羅馬皇帝迫害的嚴重時期。

基督耶穌被尼祿用「參與政治」的罪名釘在十字架上,奧裏略將無數基督教徒的屍首肢解、掛滿街頭,為了煽動迫害,羅馬的學者們編造基督徒喝嬰兒血的謊言。因此,基督教學者普遍認為,三次大瘟疫是神對羅馬迫害基督教的嚴懲。大瘟疫中,曾經下令迫害基督徒的皇帝尼祿、馬克烏斯﹒奧裏略、克勞第烏斯都遭到報應染病暴斃。

第四次羅馬大瘟疫是一場始發在541年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大鼠疫,史稱「查士丁尼鼠疫」。也是世界史上三次大鼠疫的首次。據拜佔庭作家普羅柯比的記載,高峰期拜佔庭每天死亡1.6萬人,「所有的居民都像美麗的葡萄一樣被無情地榨乾、碾碎」。

歷史學家約翰描述:「人們相互之間正在進行著交談,突然他們就開始搖晃,然後倒在街上或者家中;一個人手裏拿著工具,正坐在那兒做他的手工藝品,他也可能會猛然倒向一邊,靈魂出竅;人們在市場上買一些必需品,在他談話或者數零錢的時候,死亡也許就會突然襲擊這邊的買者或那邊的賣者,商品和貨款尚在中間,卻沒有買者或賣者去撿拾起來……」

鼠疫病人會出現高燒,腹股溝、腋下和頸部淋巴腫大,因死後皮膚常呈紫色,並有斑塊,故有「黑死病」之稱。後世學者稱,拜佔庭死亡率達75%。「他們像蒼蠅一樣地死亡著。垂死者的身體互相堆積起來,半死的人在街上到處打滾」。

「在拜佔庭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穿著官袍的人,特別是當皇帝也傳染上瘟疫的時候」。瘟疫使大街上很難看到行走著的人,偶爾有人出來,他必定是拖著一具屍體出來。

有研究者估計這場瘟疫可能使地中海岸的約數百萬人死亡。

在瘟疫來臨前夕,查士丁尼征服運動達到了高潮,他抱著企圖重建羅馬帝國的夢想,絲毫沒有想到,他擁抱到的卻是對帝國無情打擊的鼠疫,自此羅馬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力一蹶不振。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