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共本身就是豆腐渣工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這次汶川大地震,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為數驚人的校舍因震而塌,造成了一萬多名背負著他們父母和長輩厚望的幼童失去生命。還使這一萬多個家庭蒙受著撕肝裂肺般之痛,甚至面臨家族香火斷後永恆的遺憾。這是何等無情;何等殘酷的事實,但是他們的家長們又不得不面對。

從震後的廢墟中,人們都看到了一個事實,這些倒塌的校舍,大多是豆腐渣工程所導致的。所謂豆腐渣工程,就是以劣質材料或偷工減料建成的。樓雖然蓋起來了,在它們還沒倒塌之前,表面上與正料建蓋的大樓沒甚麼兩樣。但是,災難來時,它們卻成了害死老百姓的殺手。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中國有那麼多劣質工程?除了汶川地震波及範圍內的豆腐渣工程外,全國各地還有多少時刻威脅著人民性命財產安全的這類工程?我們非常有理由相信,肯定還有不少!因為中國的共產黨,其本身就是個豆腐渣工程的產物。

為甚麼這麼說呢?因為表面上,中共也像一座摩天大樓,它壟斷了整個中華大地的物質、人口和市場等的資源,正所謂金玉其外。那麼,讓我們看看其中的敗絮是甚麼:

敗絮之一:靈魂的造假。中共至今還在高喊著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首要的一個是「堅持馬克思甚麼主義」。事實上,中共從黨的最高層到普通黨員,沒有一個再相信馬克思理論,更不會去想為馬克思的騙人目標-共產主義奮鬥。全黨上下,早已經是以賺錢為目標的利益政治集團。所以,馬克思的所謂「理論」,實質上一直只是中共自欺欺人的虛幌子,中共向中國人吹噓、灌輸了幾十年,只好繼續舉著這個「虛幌子」。共產黨從來就是金錢和暴力統治,赤裸裸的暴力與恐怖威脅,還非要說自己「為人民服務」。

敗絮之二:體制的造假。中共在掌控中國政權時,總是冠冕堂皇地造假。明明自己一手操控著整個政府,卻冠以「人民政府」;一面強調,再強調「黨指揮槍」,卻冠以「人民軍隊」;事實上,它實行的是十足的獨裁專制體制,卻冠以「人民共和國」的美名。

敗絮之三:司法造假。憲法是國家立法和執法的準則,她是高於國家範圍內的一切法律和政黨,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無論是哪個政黨當政,都得在憲法準則下管治國家。中國也有憲法,法律條文更立了不少,但是,這是保障中共自己一黨專制執政的憲法,而不是以保障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憲法。其立法程序與民主國家則大相徑庭。中共首先壟斷了立憲權和解釋權,總是先把立法的框框設定,再交由「人大」草擬,「通過」。這就是中共(少數掌權人)凌駕於憲法之上的立法程序。由於立法的造假,執法中的造假就成了必然。無怪乎,中國各地方百姓的上訪人數和案件,每年只有增而無減。就是因為人民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已無法得到公平的裁判,才不得已冒著身家性命,拼死不懈地上訪。

敗絮之四:文化造假。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有一種很形像的形式,很貼切地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內涵所在,那就是傳統的結婚禮儀。結婚儀式上,新郎和新娘要進行三拜:首先是一拜天地,感謝把這個緣連起來的上天和成就此時的地(即環境);二拜父母。那就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三是夫妻對拜。意即相互尊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姻緣。這裏充份體現出了中華文化中,敬天地,尊長輩,惜緣份的內涵。中共邪黨是一直貫穿著戰天鬥地,拋棄傳統,偽造歷史的鬥爭哲學。造成的後果是:自然被破壞了;資源用過頭了;長輩和教師不被尊重了;人性被扭曲了。幾千年中華文化優秀的內涵,在這五十多年間,被一步步地磨滅掉了。現在是一切向錢看,從文化、建築風格、服裝、食品到語言等等向國外看。這種造假的中國文化,怎不令中華民族痛心疾首呢?

敗絮之五:管治造假。這十多年來,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都強調為官的「政績」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繼而不斷湧現各地的「政績」工程和造假的增長率。可謂從下而上的一級騙一級,最終的數字,有多少水分呢?只有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中國的現狀是為官者造假,意在保官位;為民者造假,意在維生計。現今世界上,中國出口的仿冒產品,已被「譽」為登峰造極。究其原因,官民均被造假的靈魂和文化薰陶道德盡失,再加上被中共引導到只向錢看的思維所造成的,才繁衍出在這片土地上數不勝數的豆腐渣工程。

中共邪黨這個貌似強大,內在裏劣質材料滿身,還不如豆腐渣工程,一震即塌。這也就是中共邪黨一直叫嚷「穩定」的真正原因。它的這個「穩定」,並不是讓老百姓生活穩定,而是確保自己通過暴力革命、威脅利誘等流氓手段獲取的政權的「穩定」。由於本身就是個豆腐渣工程,所以它自己一直是膽戰心驚,從來都沒有「穩定」過,中國老百姓就一直生活在邪黨的迫害之中。

希望我們的同胞,能認清現今中國豆腐渣工程的根源。《大紀元時報》和法輪功學員一再呼籲的退出中共及其相關組織,和平地解體中共,這正是在挽救中華民族於危難之時。我們勸告人們離開這個十足的豆腐渣工程,這樣才能保平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汶川孩子們的覆轍。不早離開的話,中共這座危樓隨時塌下的時候,就會不幸地成為其陪葬品了。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