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正直寬厚 先人後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7月20日】郭原平,字長泰,宋朝會稽郡永興縣人。他生性孝順,為人正直寬厚,樂於行善,總是處處先人後己,不貪圖計較個人的私利。

郭原平很孝順,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父母。他會做木工,常靠給人做工供養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鹹菜下飯就算了。家裏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幹活,和家裏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裏買米,然後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

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裏的人都認識他,於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後才收錢。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裏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於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搭一座小橋,使偷者行走方便,又採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

郭原平以種瓜為業。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麼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於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後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慣。

因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於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受。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而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並非只是我一個罷了。」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郭原平從小到大與人交往,從來沒有頂撞的言辭,與他居住一起的人相處數十年,不曾見過他喜怒的臉色。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弟弟,都有家族的德行。長子伯林,被舉薦為孝廉,次子靈馥,被聘為儒林祭酒,都沒有接受。

(源自《宋書》)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